伊拉克戰爭的意外和意內

美軍早兩天派小股部隊進入巴格達市中心,出乎人們意料之外,預期的激烈巷戰沒有出現。伊拉克號稱擁有正規軍40萬,其中陸軍不下35萬,分佈在二,三個大城市,主要集結在巴格達。二十多天來的地面戰爭,不算激烈,美英聯軍公佈擊斃的伊軍數目不外數千人,俘虜的大概萬餘,在巴格達的伊拉克軍算來算去起碼都應剩下十萬八萬人,特別是共和國衛隊和薩達姆敢死隊,總還有四、五萬人吧,大部隊都到了哪裏去?是藏匿地堡及民居,還是戰略轉移?如果是戰略轉移,轉到哪裏?美軍可沒從地面發現大部隊轉移或者數以十萬計的難民(伊軍偽裝)逃出巴格達。

更令人意外的,美軍一進城,伊拉克人就將無處不在的侯賽因塑像拉倒、摧毀,將巨大肖像撕破、擊毀。鏡頭所及,巴格達市中心天堂廣場三十餘呎高的侯賽因銅像被群眾用鋼繩和拖車拉倒,老人和小孩脫下鞋劈打頭像有之,拳打腳踢有之,盡情地洩憤;市民紛紛湧上街頭,打出勝利的手勢,歡喜若狂地迎接美軍,一反早前仇美的態度;亂民到處搶掠,將政府大樓、政府高官寓所財物洗劫一空,連醫院的病床、醫療設備都不免,這種無政府狀態充份說明侯賽因政權縱使不是不復存在,亦是對人民失控。

怎樣解釋上述的意外?

看來侯賽因的獨裁專制及殘民以逞,十分不得人心,人民其實恨之入骨。伊拉克人民對美國的入侵,感情上很矛盾,戰爭爆發初期,由於美國橫蠻霸道悍然入侵,激起他們的民族自尊和同仇敵愾,暫使放下對侯賽因政權的憎恨,槍口一致對外,對付美軍,那時他們是將侯賽因和國家視為一體的。但到美軍勝利在握,大局已定而侯賽因政權又對局面明顯失控,人心開始轉變,人民不再願意為侯賽因賣命,將侯賽因和國家分開對待。另一種可能是,伊拉克軍民受侯賽因殘暴統治已久,猶有餘悸,在未客觀確定侯賽因政權已倒,不敢表露內心傾向,從前大家鏡頭所看到的軍民誓死效忠侯賽因,誓死抗美,不外是被逼的表態,作不得真。

侯賽因事前雖揚言用城市游擊戰對付美英聯軍,但講一套做一套,仍是將眾多精銳部隊投入陣地戰,授美英聯軍以高火力武器殲滅之的機會,再加上美軍日以繼夜精確的猛烈轟炸,伊軍喪生者相信不在少數。與其認為伊軍大部隊仍能保存實力,只是戰略轉移,不如說它早就給美軍打擊得潰不成軍。烏合之眾的伊軍,眼見大勢而去,紛紛潰散,侯賽因及其兩子,如果未死,亦唯有?少數親信亡命出逃。

個人相信,美軍入城之際,巴格達伊拉克主力部隊已傷亡殆盡,無力再事抵抗,侯賽因政權的指揮及控制系統亦告失靈,而軍民亦已背棄侯賽因,這樣才可完滿解釋上述現象,伊軍戰略轉移或別有陰謀可能性較低。

我原本估計伊拉克戰爭至少總會拖延二、三個月,但現在竟然不足一月就基本上告一段落,自是大跌眼鏡,看來還是布殊政府對伊拉克內情拿捏得準確。

美國的侵伊戰爭本是出於私利而發起的不義之戰,但伊拉克人民由於美軍代他們移去一座壓在身上廿餘年的大山,感激之餘,竟然簞食迎王師,令美國不義的色彩為之大減,這倒亦是一個意外。

殘暴專制的統治,不得人心,這樣的政權即使外表強大,內裏其實十分脆弱,輕擊即倒。伊拉克戰爭速戰速決、人民由擁侯到恨侯和由仇美到迎美,似是出人意料之外,其實是意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