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出多門,施政大忌

過去數年,廣東及深圳極力要求羅湖口岸24小時通關,以便珠江三角洲與香港的經濟更快地整合。對於此要求,香港特區政府一直欲迎還拒,蓮步跚跚。但到了最近,特區政府的態度有明顯改變,聲言會盡速落實24小時通關。

縱使迄今,中港兩地的物價及服務價格仍存在巨大差距,後者的價格遠遠高於前者。在競爭下,香港的商品及服務價格不斷地下調,中港經濟的融合,其實就是兩地價格整合的過程。障礙較多較大時,融合的速度較慢,香港的價格下調的速度幅度亦較慢較小;障礙較少而小時,融合的速度則較快,香港的價格下調速度幅度自是較快較大。

24小時通關不言而喻是拆除兩地障礙的行動,會加速香港價格的下調。特別要指出,24小時通關會加強深圳物業對香港物業的代替性,港人在港工作,在深圳居住的可行性大增,越來越多港人會捨香港物業而就深圳物業,香港物業價格無可避免將趨跌。

政府最近才大張旗鼓地托市,信誓旦旦要扭轉通縮,現在又來一手24小時通關,主其事者可有想到,24小時通關勢必加劇通縮,托市與通關是二種互不相容、互相抵消的行動?

我不反對24小時通關,閱我專欄較久的讀者,當知我傾向長痛不如短痛,主張一步到位的價格調整,以便盡快重建香港的競爭力。我不滿意的是,政府總是久不久就來一次自我否定,時常政出多門及自掌咀巴,政策與政策,政策與行動,不協調、不貫徹始終是常態而不是非常態。長此下去,香港企業及市民怎能不被折磨得死去活來!

如此政府,如此空前困境,前路茫茫,能不令人擲筆三嘆?!